近段时间,珍宝岛药业、青海华鼎等多家上市公司因存在违规占用资金情形,被监管部门采取监管措施。
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,是A股市场久治难愈的痼疾。尽管近年来监管部门严查密防,这一情况有所好转,但受行业竞争加剧、经营压力变大等因素影响,违规占款现象仍然频现,且手段更加隐蔽复杂。通过提前支付款项、虚构投资、隐瞒关联关系等形成资金占用的乱象层出不穷,防不胜防。
表面上是违规占用公司资金,水面之下潜伏着更为错综复杂的违法行为。除了常见的关联交易、信披违规等勾连之外,部分公司还存在明显的财务造假行为。例如,5月17日,某公司公告,收到新疆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,因涉及虚增营业收入及控股股东占用资金问题,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。
为全面排查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,以常态化监督绷紧责任之弦,2月28日上午9点半,督查组来到武汉市红领巾小学,对校园食堂卫生环境、食材采购、加工制作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。
上市公司姓“公”,须对公众负责,将属于公司及全体股东的资金私自占用、违规使用,危害重重。既践踏了证券法、公司法以及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等法律法规划定的红线;也有损公司持续经营发展,因大股东未如期归还占用的巨额资金,导致上市公司沦为ST公司,甚至不得已退市破产的情况时有发生;此外,还侵害了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,背离了公司为全体股东谋福利的初心使命。
严打违规占用资金已成为市场共识,问题在于如何打得精准、打得到位,通过直击要害、扎紧制度的藩篱,更好净化资本市场生态。
打得精准,关键是抓住始作俑者。一些公司大股东、实际控制人现代企业管理意识薄弱、规矩意识不强,随意挪用、划转公司资金,漠视中小股东权益,把上市公司当作“摇钱树”,是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始作俑者。要紧盯这些“关键少数”,强化追责约束,包括对违规占用责任人单独立案、从重甚至顶格处分等。只有约束住了“关键少数”的手脚,督促其在关键岗位履职尽责,有所为、有所不为,上市公司才可能守法经营、提质增效。
打得到位,还需用重典。目前来看,对于占用上市公司资金,大多是以信披违规进行处罚,民事赔偿和刑事追责偏少。如果违法违规行为不会受到严惩,也就不怕再犯,先还清旧账应付监管、风头过后再占用新款的现象难免就会出现。因而未来还需提高违法成本,加大对资金占用的刑事、民事追责力度,进一步畅通中小投资者维权渠道,以立体式追责、违法者“人财两空”的严惩重罚,让跃跃欲试者不敢伸出占用公司资金的手。
外靠法治的刚性约束,内靠自觉的公司治理。从监管部门披露的情况看,不少上市公司违规占款涉及的金额触目惊心,多达数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之巨,反映出部分公司内部控制形同虚设。上市公司寄托着广大投资者的信任,应把精力放在优化治理、搞好经营、提升业绩上,通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监督体系,对大股东行为进行有效制约,提高公司运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。否则,在严重资金占用且不予整改已被纳入规范类退市的当下,很可能因小失大、得不偿失。
只有多措并举、内外发力,才能杜绝资金的违规占用爱配资是真的吗,使上市公司整体治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,更好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,推动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(本文来源:经济日报 作者:李华林)